KRL-35自循环达西渗流实验仪
实验指导书
一、实验目的
(一)测定均质砂的渗透系数K值。
(二)测定渗透砂体的渗流量与水头损失的关系,验证渗流的达西定律。
二、实验原理
液体在孔隙介质中流动时,由于粘滞性作用将产生能量损失。达西(Henri Darcy)在1852-1855年间通过实验,总结得出渗流能量损失与渗流速度成一次方的线形规律,后人称为达西定律。
由于渗流速度很小,故流速水头可以忽略不计。因此总水头H可用测管水头h来表示,水头损失hw可用测管水头差来表示,即
则水力坡度J可用测管水头坡度来表示:
式中:
达西通过大量实验,得到圆筒内渗流量Q与圆筒断面积A和水力坡度J成正比,并和土壤的透水性能有关,所建立基本关系式如下:
式中:υ为渗流简化模型的断面平均流速;系数K为反映孔隙介质透水性能的综合系数,称为渗透系数。
实验中的渗流区为一圆柱形的均质砂体,属于均匀渗流,可以认为各点的流动状态是相同的,任一点的渗流速度u等于断面平均渗流流速,因此达西定律也可表示为:
上式表明,渗流的水力坡度,即单位距离上的水头损失与渗流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,因此称为渗流线形定律。
三、实验设备
在直立圆筒中装入均质砂,底部装一块滤板,实验用水由带溢水装置的稳压水箱供给,恒定水流由砂体下部进入,渗过砂体的水由圆筒顶溢出,用计量水箱与停表测定渗流量Q,在圆筒侧壁上装两支测压管,以测定渗流水头损失。调整供水阀门可改变实验水头与流量。
四、实验步骤
(一)记录基本常数,包括实验圆筒内径D、测孔间距ι以及砂样有效粒径d、孔隙率n与水温。参见附录表格。
(二)开启供水管注水,让水浸透圆筒内全部砂体并使圆筒充满水,一般按流量从大到小顺序进行实验。将供水水头调节到最大,待水流稳定后,即可测量两个测压管的水头,并用体积法测定渗流量。
(三)依次降低水头,待水流稳定后进行上述测量,共测10次。
五、成果要求与分
(一)将实测数据列入记录表。并按式(1)至(2)计算各组次的
(二)给出
(三)求出渗流线形定律的适用范围与相应的临界雷诺数Re。
六、注意事项
(一)实验开始前要浸透圆筒内砂体,使不留空气,两测压管内也不存留气泡,Q为零时,两个测压管内水面应保持齐平。
(二)每次实验时,稳压水箱水应保持溢流,以使实验水头恒定。实验流量不能过大,以免砂样向上浮涌。
七、思考问题
(一)当砂样有效粒径dc不变时,流量Q为多少即为渗流实验上限?反过来当流量Q不变时,dc等于多大时为实验上限?若要确定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,实验应如何进行?
(二)盛砂样的圆筒垂直放置,倾斜放置或水平放置对实验测得的Q、υ、J与渗透系数K值有无影响?如将圆筒倒置,上述各值是否改变?
八、实验记录参考表格
基本常数:筒径D= cm ,测孔间距= cm,砂样平均粒径
dc= cm,孔隙率n= ,渗透水温度t= ℃,v= cm3
次 数 |
测压管水头 |
渗 流 量 | ||
|
|
体积V |
时间t | |
(cm) |
(cm) |
( |
(s) | |
1 |
|
|
|
|
2 |
|
|
|
|
3 |
|
|
|
|
4 |
|
|
|
|
5 |
|
|
|
|
6 |
|
|
|
|
7 |
|
|
|
|
8 |
|
|
|
|
9 |
|
|
|
|
10 |
|
|
|
|